以色列议员托波洛夫斯基去年9月的台湾行,现在看已经不仅是一次单纯的窜访,而是一次正面硬蹭中国底线的政治操作。
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直接放出“粉身碎骨”的警告,这在外交场合极为罕见。这种措辞已经不是表达不满,而是给出了最直接的后果暗示。托波洛夫斯基却像没听见一样,接连三次去台湾,还把话说得越来越冲。
4月,他第一次去台湾的时候,就公开称赖清德是“台湾总统”。这句话在以色列议会赢得了掌声,却触了中国的政治红线。中国方面当时就指出,他不过是在替人卖命。
到2025年4月,他又去了台湾,会见台湾政要,还牵头在以色列议会搞了个“支持台湾参与国际组织”的联署,72名议员响应,副议长和执政联盟骨干都在名单里。看得出来,这不是单纯的个人行为,而是有组织的配合。
9月,他带着跨党派议员团第三次到台湾,继续给“台独”政客吹风。这次,中国的怒火彻底压不住了。大使馆发文点名“麻烦制造者”,明确要求立刻停止挑衅,否则会“粉身碎骨”。外交部发言人也多次公开表态,警告以色列方面要履行建交承诺,遏制政客的过火行为。
托波洛夫斯基的身份值得注意。他是“未来党”议员,也是以色列议会“友台小组”主席。在涉台议题上,他的表现一贯积极,不仅自己频繁去台湾,还试图在国际上拉票,替“台独”站台。
在这一切发生的背景中,还有一个容易忽视的细节。就在他9月第三次窜台的前几天,以色列政府突然指责中国和卡塔尔利用社交媒体对其发动“信息战”,同时有报道说以色列准备清退中国工人。这些举动,很可能是针对中国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立场。
因为,从9月开始,一个趋势很明显:全球承认巴勒斯坦国的浪潮在加速。英国、加拿大、澳大利亚、葡萄牙先后宣布承认,法国和比利时也在准备跟进。联合国193个成员国中,超过四分之三已承认巴勒斯坦。这种情况下,以色列国际处境愈发尴尬。
内塔尼亚胡的政策仍然强硬。他拒绝承认巴勒斯坦国,还放话要采取报复性措施,包括扩大对加沙的军事行动,甚至吞并约旦河西岸。这样的态度只会让孤立加剧。
这时候,以色列议员窜台就显得意味深长。它不仅是踩中国的底线,还是一种“外交报复”,试图用台湾牌回应中国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立场。
问题在于,这种计算低估了中国的反应力度。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,任何踩线行动都必然引来最直接的反击。中方已经明确,台湾问题是中以建交的政治基础,如果继续纵容类似行为,中国会重新评估与以色列的经济、科技、投资合作。
在以色列国内,经济问题也在积累。2025年第二季度,谢克尔持续贬值,通胀高企,民众不满上升。国际舆论倒向巴勒斯坦,无论是外交还是经济,以色列都在承压。
中东形势同样在变化。巴基斯坦和沙特签了核保护协议,任何对一方的攻击都视为对双方的攻击。外界普遍认为,中国在这份协议的达成上发挥了作用。这让以色列在中东的战略环境更加复杂。
卡塔尔也进入了这盘棋。今年,以色列空袭卡塔尔,声称是因为哈马斯藏在那里。但国际社会基本不买账,多国公开谴责,认为这是转移内部压力的举动。
美国在这个问题上的声音意外低。特朗普只是在评论时说,加沙局势是一场“真正的灾难”,没明确支持或反对承认巴勒斯坦国。而美国政坛内部对以色列的支持态度,也出现了明显分化。
在这种背景下,托波洛夫斯基还试图用涉台言论来讨好某些西方力量,这更像是一场政治投机。问题是,国际趋势不在以色列这边。承认巴勒斯坦的队伍越来越大,美国的支持在动摇,中国在中东的外交活动提升,这些都让以色列的空间被压缩。
中方的“粉身碎骨”不仅是警告托波洛夫斯基,也是警告整个以色列政府。如果继续踩线,中国不缺行动选项。
以色列是不是在报复中国?更像是误判。误判了中国会如何回应台湾问题,误判了在巴勒斯坦问题上孤立的速度,也误判了外部力量的支持能走多远。
台湾问题本身已经足够敏感,更何况把它当作外交筹码来玩。中国已经清楚表明立场,不允许在这一点上有任何模糊空间。
现在的局面是,一边是不断扩大的巴勒斯坦承认潮,一边是以色列政坛有人反复挑衅中国核心利益。托波洛夫斯基走的这步棋,把以色列推向了一个更加被动的位置。
#秋季图文激励计划#
配资知识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