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多少人愿意主动走进公墓,不说工作,哪怕只是参观?中国每年大学毕业生超过千万,而真正能敢“进殡葬业”,背上大家的流言蜚语、穿过茫茫墓地生活的人,能有几个?按照数据,殡葬类专业报考人数连1%都不到。这是一份和“死亡打交道”的职业,但却是个00后女孩小谭的日常。她大学毕业,放弃了都市的灯红酒绿,独自跑到公墓当了“管理员兼销售”,和五个同事一起在坟头吃饭。你是不是也忍不住要问,年轻人都创业了,怎么有人选了墓地?她这样做的底气在哪,未来又真的能自如地活下去吗?
讲真,绝大多数人一听殡葬行业,脑袋“嗡”的一下都会闪过两个念头:一个是,太晦气了吧!另一个,家里人能同意吗?其实小谭身上就有两个“阵营”针锋相对:老一辈,坚信殡葬是触霉头、不体面的行当;年轻一派,主打自我,不走寻常路。小谭刚决定报殡葬专业,家里人差点揪着她去“换志愿”。更别说村里人,都夸她成绩好、长得漂亮,说她干这个工作“岂不是专门去火葬场烧人?”而小谭本人却觉得,“死亡同样值得尊重”。你说这矛盾,多像是那场心理拉锯战:到底是顺大流还是活自己?但她的故事远没这么简单,其中有个“谜底”,还藏在她小时候被大黑猪“绝望眼神”震撼的那个瞬间!
慢慢剥开这层“洋葱”,小谭的成长史其实有点像农村版的“孤独症”。小时候,她和小黑猪建立感情,结果大黑猪被一家人杀了过年。那一刻的无助,让她变得沉默寡言——就像老百姓说的,孩子见了命丧白刀,心里就变了。她高考冲刺时压力大,脑海里又浮现大黑猪的眼神,连医生都说她需要“静养”。爸妈带她找了白云观“驱邪大师”,一番喝符水、念咒加心理安慰,意外地治好了她的心结。你说是科学还是迷信?可能更多的是情绪疏解,和人生“最后一层皮”被剖开的过程。大学报志愿,别人都说要学电商、师范、计算机,她却一头扎进殡葬业,只因对死亡有了更深的体会——这份工作,她真的不是图新鲜,更多是想给最后一程的人以安慰。普通人的反应其实很真实:有的人羡慕她“不用跟人打交道”,有的人替她担心“会不会没人敢娶”;可是小谭自己却挺自在,甚至还把墓地拍成视频发到网上,结果粉丝点赞无数。原来不是所有的“不正常”,都是坏事。
刚毕业时,小谭也碰过“假性平静”。她一腔热情投简历,希望能考上殡仪馆的“入殓师”,成为事业编制的一员。可是,现实就像冷水泼头——没考上,只能退而求其次,去了偏远的一个公墓做墓地销售。说到底,这工资只有三四千块,还不能点外卖,住的宿舍就是人打呼噜都听得见的那种。朋友圈也变了,原来的同学都在城里过着热闹日子,她只能和五个同事、遍地墓碑做邻居。更尴尬的是,别人问她做什么工作,她自己都不太愿多说。要是亲戚朋友家娶媳妇、嫁女儿,她一律不去——怕人多嘴杂,怕让人诟病。表面上看,小谭的生活很“平稳”:吃饭是自助,大家轮流做饭,连饭店都没有;每天迎接来的客人寥寥,更多时候就是和同事“相互关照”。但这份平静之下,其实藏着“孤独”和“不被理解”,甚至能体会到那种被世界遗忘的滋味。
反过来讲,这份“安逸”其实也招致了不少质疑。有人就在网络上留言说:“你这样的工作,看着清闲,实际落寞,人生还有啥乐趣?”更有人直言:“女孩子做殡葬行业,以后对象敢娶你吗?”老一派传统价值观对此“不买账”,觉得“年轻人就是不懂事,玩不长久”。但是小谭恰恰不信邪,她自己说,孤独没啥,最重要的是“活明白”——可到底能不能活明白,外人又真懂吗?
小谭的生活发生了惊天反转。原本大家以为她会越过越郁闷,谁知道她竟然用“短视频”把墓地生活拍成“田园风日记”,火到网上,收获了大批粉丝。网友留言说,“我要去你那里工作,听起来比城里轻松多了。”甚至有人调侃,“这才是职场的绝对净土,远离烦恼。”这时,全网的风向大变,都在讨论“殡葬新职业”的吸引力。过去大家认为“殡葬工作丢脸”,现在成了“隐士生活”,与世隔绝成了“不升值也不掉价”的小众梦想。
而小谭自己也更加坦然,她在视频里还主动“反差提醒”大家:“这工作虽然清闲,胆子要大才行,心里得足够强大,不然天天跟墓地做邻居,有人会受不了。”你会发现,此前她的“孤独”变成了一种“自由”;原本的“非主流价值观”,竟然收获了认可和赞赏。人们突然意识到,原来“和死亡做朋友”并不是让人敬而远之,反而让人更加珍惜现世。终于,那个被村里人看作“不正常”的姑娘,变成了网络世界里的“逆袭典范”。
但是,故事到这里并不是终点。表面上这份热度和口碑让小谭“事业有成”,可背后其实藏着更大危机。首先,殡葬行业在中国依然偏门,即使网络上风评转好,实际就业空间却极为有限。小谭月薪不高,职业晋升渠道不多。工作环境虽然清净,但是和社会主流距离越来越远。更别说,亲戚家的八卦声依旧不断,“女孩子干这个,以后结婚咋办?将来孩子会不会有压力?”同事之间虽然关系简单,可现实里就五个人,连社交都成了“原地打转”。
一个新的障碍也出现了——公墓的销售,受政策和社会观念影响很大。不是所有人都看得开“买墓地”,有的人连进大门都“左看右看看不安”;遇到扫墓旺季,压力又大,平时淡季工作量又很少,工资更难涨。小谭本想孤独,但有时候连谈心的对象都难找——她甚至自嘲:“熟的人都认不出来,陌生人更不会主动过来搭话。”分歧也在加深:一边是社会逐渐接受殡葬行业,一边又对女性能否持久干下去充满疑虑。你会发现,中国大众对这个“另类职业”还有更深一层的隔阂,而路怎么走,还真是一道难题。
说了这么多,正面的“自我实现”听着好像挺美,现实里的小谭真就毫无烦恼?其实她也不是铁人,有一天做饭时突然想起同龄人都在聚会、结婚、生娃,而自己每天和墓碑打交道,不免有点感慨:这份清闲,也是孤独的代价。有人说“殡葬行业是社会必需品”,夸得天花乱坠,但实际上工资低,晋升慢,和主流生活割裂。真要按老家人的话讲,还是读个稳当专业、找份铁饭碗,多数人才过得靠谱。小谭用视频火了,粉丝成百上千,难道就能代表“现代版古墓派”正走在阳光大道?她的视频只是给大家看了一个人生的切面,真正的生活还包括数不清的孤独和思考。夸归夸、赞归赞,还得问问自己,受得了这种生活才有底气。说句夸张的,殡葬行业虽有些“艺术感”,但真不是谁都能活得出奇迹。这个行业不是神雕侠侣里的古墓派,哪能随时飞天遁地,说走就走?
殡葬职业真的是“下一代铁饭碗”吗?有人说,孤独算什么,自己开心就好。可有人反问,工资少、晋升难,社交圈窄,以后成家都不便,那声“羡慕你自由”到底几分真几分假?是咱们太传统,还是互联网让大家误把“孤独”当成了“潇洒”?你会选小谭这种“逆流而上的人生”,还是更愿意过当下热闹的生活?欢迎留言聊聊,你觉得殡葬业真适合年轻人吗?如果是你,你敢做她的同事吗?
配资知识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