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稳楼市压力显著,需警惕二手房市场出现新的踩踏效应。
10月中旬,国家统计局发布的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显示,二手房市场整体不容乐观:70个城市房价环比全部下降,同比去年同期也均呈下降态势。
从环比降幅来看,无论一线、二线还是三四线城市,9月二手房房价降幅均为2025年以来最大——一线城市环比下降1%,二线城市环比下跌0.73%,三四线城市环比下跌0.6%。
从4月开始,国家统计局官方数据已显现全国二手房市场“加速调整”的新走势。年初设定的2025年经济发展目标中,曾提及稳股市、稳楼市相关表述,但截至10月下旬,2025年楼市面临的压力已十分突出。
若不出台超越市场预期的重磅政策,今年实现“稳楼市”目标难度极大,当前尤其需警惕二手房市场出现新一轮踩踏效应,核心原因有三:
第一,政策信号的影响。此前多部门联动、多管齐下的稳楼市举措,自8月以来推进力度明显减弱,甚至让市场产生“政策转向”的担忧。若市场解读为“国家放弃稳楼市”,持有多套房的家庭可能会集中抛售二手房,进而引发踩踏效应。因此,稳楼市是否仍是政策核心目标、能否从“口号”落地为具体行动,至关重要。
第二,房价下跌与断供风险的传导。若房价持续下降,近两三年买房的家庭可能面临双重压力:一方面,部分家庭房产实际市值已低于银行按揭贷款剩余额度;另一方面,若家庭收入出现较大波动,放弃房屋按揭还款的情况可能增多。
过去房价上涨或平稳时,家庭即便收入承压,仍会通过其他途径维持还款;但当前“房价倒挂+收入下滑”的双重冲击下,或有更多房产流入法拍房市场。而近几年,法拍房对二手房市场的冲击几乎是最大的市场化因素,这将进一步加剧二手房市场的踩踏风险。
第三,地方国资抛售房产的潜在压力。10月下旬,某省在提及国有资产证券化时提到“能用则用、不用则卖、难卖则租”,这一表述需重点关注。
第四,当前部分地方政府及国有平台面临财政紧张的压力,同时手中持有大量存量房产:过去我们寄望通过加大房地产调控力度,推动楼市止跌回稳,其中一个核心抓手便是“地方通过收储存量房、存量土地,增加财政收入”;但如今若地方为缓解财政压力、盘活资产,将“不用的房产”推向市场,必然会对二手房市场形成新的冲击。
或许有朋友会觉得我这是杞人忧天,其实,正是因为有粉丝朋友在私信中向我提及类似情况:国内部分知名城市已出现地方国有企业向市场抛售房产的现象,对当地二手房房价形成了显著压力。且这些国有企业最初持有房产的成本极低,即便低价抛售仍能盈利,但这种集中抛售对二手房市场的冲击力度,不容忽视。
免责声明:以上任何内容均来源于市场公开信息,仅供您参考与学习观摩,该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产品的购买、抛售或持有的建议,不作为您做出可投资的依据,您应自主投资决策,自行承担投资风险与损失。投资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。
配资知识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