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真的,谁能想到短短一年时间,港股上演了一场“绝地求生”,从“国际金融废墟”摇身一变,稳坐“全球募资王”的宝座?
别说普通投资者,资本圈的老油条们看见这个走势,心里也是咯噔一下,这剧情反转,简直比美剧还快。
曾经媒体还在调侃,港股风光不再,连“金融中心遗址论”都搬出来了。
结果2025年刚过一半,港交所就把全球第一的位置抢了回来,募资额刷到1067亿港元,这速度,直接吊打欧美市场,画风一秒从阴霾变成“真香”现场。
可问题也跟着来了,究竟香港凭什么能在全球资本池里杀出一条血路?
那些在A股里稳坐龙头的企业,怎么又扎堆去香港钻了个营再上市一遍?
港股明明2023年还萎到不行,新股七成破发,都快玩出心理阴影了,怎么眨眼就成金矿了?
别急,咱们今天就抽丝剥茧,来个资本侦探,看看背后到底藏着多少玄乎其神的操作。
话要从头说起。
1841年,英国在港岛安家,开出了一手“零关税”王牌,把关卡直接干到没边,资金敞开跑。
有港口又就近,天然就成了国际贸易的连接站,从汇兑到保险业务统统发展起来,这地方有钱味儿就是比别人呛。
一到上世纪七十年代,香港突然又大力鼓励金融自由化,国际资本嗅觉灵,统统杀进来疯狂淘金。
1986年四儿一合并,四家独立交易所搓成一个“联合交易所”,气势嗷嗷地猛了一截。
内地改革开放起步,贸易和融资需求一路飙,香港凭着地缘优势,吃尽天时地利人和。
到了1993年,青岛啤酒一脚踏上港交所大门,硬生生带火了内地企业赴港IPO的潮流。
后来沪港通、深港通等“金融高速公路”一条条打通,内地投资者说走就走,一夜之间让港股池子活水翻涌。
你要说香港本来就是世界金融大神一点不为过,全球TOP100资产管理公司,香港几乎快聚齐了七成。
什么世界股权融资大赛啊,人家还真的没怎么输过。
只是,风高浪急时间到了2019年前后,全球贸易打冷战,地缘政治逆风,一下子水位线拉低,这个王者突然就憋闷得喘不动气了。
迷雾中转弯的机会,究竟是怎么来的?
先说政策。
内地证监会这两年一系列助攻,把干货政策一件一件扔出来,不放过每个牛股。
2023年,五项“港合作”举措抬出来——交易产品放宽、REITs开绿灯、人民币柜台入队、基金互认加码、上市通道开阔,几乎事事都在帮香港拓路。
10月份港交所新政,再来加速度按钮,A股大户去香港,审批时间大砍快刀。
2024年连“科企专线”也亮了出来,让科技公司享受到VIP待遇,IPO审核周期,一下子被砍到只剩三个月。
还真不是光说说,后面动作一个接一个,直接把企业送上跑道。
为什么大动作不断?
一是五年规划里香港的“国际金融中心”头衔,打上去了就得撑起来。
二是产业升级、科技兴国急缺国际资金支持,搭桥铺路不嫌多。
三是人民币全球化步伐大丰收,全球支付第四、贸易融资第三,香港要顶大梁,离岸结算80%,靠着谁?还不是这块地。
加上一波又一波的地缘风暴、国际博弈,香港成了缓冲带:抬高后盾、迎接风口,还能吸纳外面想进来的钱。
于是政策雨下,各方资金、企业通通盯紧这个窗口,来来往往没个清静。
咱再往深处看看,企业上港股是图啥?
说白了,想上市、要融资,还想在全球混个脸儿熟,港交所是一环不能丢。
别以为只有A股吸金,港股募集的钱也是一大块蛋糕。
光2025年上半年,优质企业组团扎堆,势头吓人。
宁德时代、海天味业再到恒瑞医药,这些在A股已经是巨无霸了,来了港股又玩起高溢价,直接把IPO推成风潮。
恒瑞今年130.8亿港元的募资额,近五年医药圈里没谁能比。
海天味业靠调味品都能募到101.29亿港元,认购爆表,900倍都挡不住投资人的热情。
宁德时代一上场357亿港元,上市第一天,直接大涨16个点,这气场谁顶得住?
更夸张的是,平时大家总吐槽H股折价,有的公司两地挂牌,H股比A股一股价差腰斩。
广汽集团,A股一股7.5块,H股只值3.25港币,也就六成折价。
但宁德时代来了个反向操作,H股比A股还贵37%,恒瑞也走了个超15%的正溢价。
这不是天方夜谭,是扎扎实实的市场投票。
国际大资金掏真金白银砸进中国概念,尤其是新技术新经济,态度相当鲜明。
优质企业越多,国际资金越愿意来,良性循环说的就是这个逻辑。
时间再推,从前A+H股同时上市多见于大国企,民企很少挑战“双赛道”。
如今,连三花智控、玲珑轮胎、赛力斯这些“既要又要”的民企,也加入了A+H俱乐部,就连奇瑞、老乡鸡这样企业,也跑来尝试单挑港股新征程。
谁不想利用好资本市场、更快走出去呢?
当然,钱从哪儿来?关键还得看国际资本“闭眼杀”。
都知道美联储加息对全球资金流向有巨大影响,这两年利息高到离谱,钱都跑去买美元定存了。
全球资本按兵不动,港股也趴着装死。
不过,今年风向开始变了。
降息的消息一出来,资金开始蠢蠢欲动,找机会抄底。
放眼全球,哪里估值被低估得离谱,哪里就是金矿。
港股,这会儿简直成了“捡漏圣地”。
尤其是AI方向,DeepSeek的突破掀翻美国一众巨头对“中国AI落后论”的滤镜,原来中国科技早就暗自发力、底气十足。
国际基金一看腾讯、阿里、泡泡玛特这些都没怎么涨,二话不说,下场抄底。
恒生科技指数被炸得四十个百分点,直接带出一波牛市。
新加坡、欧洲、中东主权基金像Schroder、GIC、KIA这些有头有脸的国际玩家,通通都想来港股捞金。
很多外国大资金以前看不上港股,现在彻底转世文艺青年,追着科技、消费、医药等中国故事跑。
什么蜜雪冰城、泡泡玛特早就出海火到海外,国际资本着急下场——谁说中国品牌玩不转全球?
港股反手成了出来混的“超级联系人”:既能帮内地企业连接外国市场,又帮外资玩家在中国找准赛道。
其实,真正让人热血沸腾的地方,还不光是创纪录的募资额。
这波操作让整个市场信心重建,老股民、新韭菜都能见着光赚到钱,那才叫资本共鸣。
回头看,政策杠杆给力,企业优质,国际资金助推,也难怪轰轰烈烈搞出全球第一的架势。
有人说这是偶然,我可不信这世上会有这么多巧合。
说到底,香港的底子还在,只要国际资本还对中国故事感兴趣,香港就永远有机会起飞。
当然,别忘了,这一场资本盛宴才刚刚鸣枪起跑。
未来内地龙头企业还会不断南下,国际巨头资金也会继续加码。
港股这块舞台,弄不好还会刷出更多“不可能完成的任务”。
小伙伴们,不如咱俩大胆猜一下,下个募资纪录花落谁家?
说到这里,你有啥看法?你会把资产配一部分去香港,还是坚守A股阵地?港交所热度能持续到明年吗?聊聊你的思路,评论里等你哦!
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,如涉及权益问题,请提供相关证明,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。
配资知识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